顯示具有 閱讀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閱讀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3/22/2015

脫離舒適圈-每天強迫自已

最近看了一篇文章"沒變強,是因為你過得舒服了!每天強迫自已做這1件…",其大意是要脫離舒適圈來鍛鍊人生,因為藉由每天一點點的練習來富足自身的人生,讓生活越變越好,其內容主要是:保持健身、學習新語言、探索未知領域。 也許一開始會覺得不習慣,但只要每天持續,從簡入深。

並保持五大好習慣

1、不拖延的習慣

我們為什么要拖延,

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要做的事情令我們感到不適。

所以,我們的頭腦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借口和誘惑,

來促使我們去做更容易的、更舒服的事情。

當我們把一件事情定義為“不舒適”的時候,

我們會本能地不想去做它,想方設法拖延到明天。


2、健身的習慣

我們不去健身是因為感到不舒適,

但是如果每次有意識地讓自己承受一些不適,

會逐漸提升自己的忍耐力,

一旦養成一種習慣,

我們會依賴于這種不適帶給自身的有利刺激,讓自己感到更有活力。


3、閱讀的習慣

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會把讀書看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。

如果你能夠建立一個表格,

每讀完一個章節就在上面寫上+1。

逐漸養成習慣以后,改成閱讀一本書寫上+1,

你會發現一個月你甚至能夠讀上5本書。

然后閱讀會變得不再痛苦,

而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。

當你能夠跟別人談起你閱讀的著作以及你的看法,

會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。



4、早起的習慣

要培養早起的習慣,

首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早起的目的。

而且這個目的會讓你很期待第二天的早晨快點到來。

如果你是一個吃貨,

不妨睡前準備好一頓豐盛的早餐食材,

等早上起床給自己做一頓很好吃的早餐。


5、寫作的習慣

讀書再多如果不寫出來,就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。

如果不能向別人說出來,

就不能得到修正與反饋,

也無法知道自己的觀點是處于什么樣的水平。

寫作是一個整理自己想法的很好的工具

將平時閱讀中的論點整理出來,

加以思考,總結成自己的話語。

這樣,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會逐漸加強。

當然,寫作是件比較痛苦的事情,

你需要整理自己的思緒,並且組織語言將它們表達出來。

而且,當你對著電腦的時候,

還要排除各種雜事的干擾,這對專注力也是一種鍛煉。


別害怕痛苦,

練習將 不適變成一個「好習慣」

就能戰勝恐懼,擺脫 拖延這個絆腳石了喔~


http://www.cmoney.tw/notes/note-detail.aspx?nid=25218&utm_source=line&utm_medium=MWBanner&utm_term=Notes&utm_campaign=nid_25218_MWeb

2/06/2009

16倍速學習法

接著上次所說的書"16倍速學習法",今天看完了整本,在裏面我體會了好多學習的方法和心態,也一直在當下調整自已以能夠實踐書中的要訣,我想學習是這一生中很重要的課題,它能夠帶給我很多智慧、成就和財富,也是一種很平等的競爭方法,每個人只要有那個心就能夠去做,不會因為你的家庭背景、智商、貧窮或富貴,而阻礙你,只是看你自已要不要去實踐,去達成。
只要你想,並且持續下去,你就會愈鑽研愈深入,終究會有收穫,但是"萬事起頭難"和"持之以恆"卻是真的讓很多人到中途就放棄的最根本原因。

1/30/2009

逛書局-金石堂

新竹的金石堂搬家了,所以這是我第一次去逛,格局跟之前的比大了很多,不過看起來只有一樓而以,我繞了繞,終於找到了一本"我是這樣考上東大和哈佛 百試百中的16倍速學習法",目前正在啃食中,我喜歡這本,相信它會帶給我很好的啟發。

我確診了COVID-19 怎麼會?

 一直自認為天選之人的我,終究還是感染COVID-19,  我是怎麼感染上的? 應該是家人之間互相傳染的 感染上有什麼症狀? 初期會覺得喉嚨怪怪地,然後一症狀就會愈來愈明顯 看診有哪些步驟? 先打電話到診所說有快篩陽,要約視訊看診,先西醫看診並上傳給衛生局,拿到居隔單,掛中醫申請...